「丁丁是個人才」(丁丁是天線寶寶卡通裡年紀最大穿著紫色服裝男性)這句話想必大家不陌生,但是丁丁是個人才嗎?當然不是,他僅是反諷腦殘的代表詞,最近,張忠謀先生提到「台灣的悶與亂是由於人才不足」,不管是基層、中層和領導層都缺乏所需要的人才。
但是看看台灣真的沒有人才嗎?現在高等教育普及化,擁有學士學歷的人已多如過江之鯽,數量上蔚為可觀,在排除那些「大學由你玩四年」的求職者後,仍然有許多人才等待為企業所重用,我覺得現在台灣所面臨問題不是人才不足,反而要探討「人才為什麼不願意進入企業為企業所用?」。
第一個原因,是許多企業主的觀念問題,他們覺得從學校畢業出來的求職者因為沒有在企業界實際工作經驗,因此給予較低起薪,等到他們嫻熟工作後慢慢調高起薪,看似合理的論調,其實代表著企業主只想要藉由「低起薪」降低人事成本而已,他們不願意用合理起薪進用求職者,因此讓求職者產生「不被重視」「不如歸去」的感覺,企業主不要忘了,大學的教育多數是以學術導向在培養人才的人文涵養、團隊合作能力,至於企業界要求的專業技術責任則應由企業界負責,讓求職者進入企業後,能接受專業訓練、通過考核,進而為企業主奉獻心力,從受訓到正式工作期間都應由企業主負責,給予合理的訓練津貼和薪水,才是企業對人才重視的不二法門。
第二個原因,是企業主缺少遠見所致,他們往往只著重於立即性、可量化的當前工作成果上,卻忽略了外在情勢的變化,缺乏創新人才長遠養成計畫,造成一旦外在環境發生變革,常常沒有儲備人才可用,在那邊哭天搶地說「沒有人才」,即使政府提供人才,企業主也要求說要政府補助這補助那,我覺得這是一個落伍想法,既然要人才為企業所用,企業自然要付出全心全意投資人才,以長遠眼光看待人才養成,不要短視近利,在那裡高喊「沒補助沒有辦法做事」,只能說是非常荒謬。
企業主們,請先調整你們對待人才的觀念和想法吧,羊毛出在羊身上,沒有給他足夠的資源,人才怎麼可能願意為企業效力,望你們從長遠眼光出發,瞭解無時無刻變遷的環境局勢,隨時培養長期可以為企業所用的人才,讓人才覺得被重視、覺得不孤單、覺得有自我價值感,那麼人才問題就不是問題了,企業主們,您們聽見了嗎?
留言列表